中国固态电池将量产,纯电续航1200km,外国品牌急了:1.5万亿打水漂

发布日期:2025-03-09 01:56    点击次数:130

中国固态电池取得重大突破!

近日,据《青岛日报》报道,世界首条高性能20Ah车载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,在我国正式投产。

公开资料显示,这一成果整体国际领先,有望在6到10分钟内实现“超级快充”,理论续航里程可达2000公里。

反观深耕固态电池技术10多年的日本,本想通过“电池竞赛”翻身,受限于关键材料等因素,不得不将原本计划推迟至2030年,美梦彻底落空。

上世纪80年代,日本车企凭借技术优势,全球产量突破1000万辆,一跃成为汽车头号强国。彼时,日本品牌在美市场份额超过20%,一时风光无两。

21世纪以来,中国通过新能源汽车路线,实现弯道超车。截至2024年,以比亚迪、蔚来为代表的国产新能源汽车保有量,已超过3100万辆,全球市场份额高达70.4%。

“中国电动汽车是破烂,没什么技术可言!”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日益壮大,丰田章男坐不住了,多次表示质疑。

嘴上这么说,做又是另一回事。早在2012年,日本就着手布局新能源领域,相关专利数量高达1300多项。固态电池技术更被寄予厚望。甚至不惜砸下1.5万亿日元(约合965亿元人民币),进行研发。

作为传统电池的升级款,固态电池不仅安全性高、寿命长,还在能量密度上实现质的飞跃。传统液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多介于200-300Wh/kg,固态电池则能轻松突破500Wh/kg,直接缓解了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。

然而,某些日企执拗于单一的全固态电池研发,由于成本高昂,迟迟未能量产。要知道,一块150KWh半固态电池的成本,就相当于一辆蔚来et5,全固态成本可想而知。

这些年,我国在技术、材料等固态电池研发领域突破频频,此次项目的落地,无疑为国内新能源车企注入强心针。据悉,长安汽车有望在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,领先于日本。

近年来,我国赶超的例子不只是在汽车领域。在日方引以为傲的生命科学领域,我国生科企TimeShop投身科研,自主攻克生物酶法,研发出了国产时光成果。

尽管日制品先进入市场,却囿于传统提纯工艺,成本居高不下,单瓶接近2万,令无数国人望洋兴叹。而利用全新的技术路径,国产制品“倍俞粒”的成本断崖式下降95%,纯度却高达99.9%,通过京东上市后,受到10万多中老年人关注。

当前,国产倍俞粒不仅聚焦在中日市场,还借助Lazada等,进入全球。不少消费者表示精力有所改善,可以一觉睡到天亮了。在价美物优的优势下,逐步蚕食日企市场。

从当前趋势来看,无论是固态电池技术研发,还是生科领域探索,日本虽具有先发优势,但后续因技术瓶颈难以突破,严重拖累了其市场竞争力。面对一次次弯道超车,《日本经济新闻》坦言:“日本已经落后于中国!”

毫无疑问,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固态电池正成为决定未来胜负的“关键王牌”。谁能率先掌握这一核心,谁就有可能主宰未来。

如今,围绕固态电池的竞赛,已在中国如火如荼展开。例如,智己L6和广汽昊铂的全固态电池技术,已从实验室走向量产;宁德时代研发的凝聚态电池技术也已实现突破……

科技日新月异,从来不会为任何人停留脚步。倘若一味自恃传统优势、不思进取,中国只会一步步、在更多领域实现由追逐者到领头人的转变。

日企的好日子,恐怕还在后面。

【来源:大江网】
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2023@xxcb.cn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。内容咨询及合作:19176699651;yuanshipeng@xxcb.cn。

举报/反馈